劇情介紹(2006德國電影 拜見希特勒/關於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實真相/我的元首 二戰/ DVD)
畫質情況:清晰
希特勒因為在孩子時代遭受過虐,就讓世界遭受苦難。他喜歡在浴缸裏玩耍玩具戰艦,總是尿床,性無能,沈溺在毒品裏不能自拔。希特勒常常把毒品放在大型地球儀中。
這部新片中有這樣壹個情節:1944年年底,希特勒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納粹時期的宣傳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還不放棄任何希望。戈培爾從壹個集中營裏叫來希特勒的前猶太籍表演指導阿道夫·格林巴姆,讓他打扮成這位獨裁者的樣子,到壹個盛大集會上去鼓舞德國人。當瘦弱的格林巴姆進入元首府時,戈培爾對他說:“不要親自做出決定。”
納粹軍官擠滿了辦公室,舉起手臂興奮地高呼“萬歲,希特勒!”每隔幾秒就有壹次舉手禮。格林巴姆殺死希特勒的計劃連續多次都以失敗告終,於是他辭去這位獨裁者表演指導的職務,最後還變成壹個有點像精神病專家的人。他在壹個偶然機會竟然發現壹個秘密:希特勒從來都沒有博得嚴厲父親的喜歡,這壹直都是他內心的壹塊心病。
希特勒躺在元首辦公室的睡椅上,回想起壹件使他煩惱的童年往事。他的腦海裏浮現出這樣壹幕:“我的父親曾經給我壹個彈弓。他擡頭看了看,並對我說‘殺死那只鴿子!’我彈出子彈,死掉的鴿子落到他的腳上。父親說‘真倒黴!’然後就憤然離開了。”這時眼淚從希特勒的臉上靜靜滑落。
影片的另壹個畫面顯示,愛娃·布勞恩說“我不覺得妳是元首”時,躺在她懷裏的希特勒顯得有些不安。在故事結尾中,希特勒的理發師無意中剃掉了他的壹部分小胡子,使這位獨裁者火冒三丈。幾分鐘後,希特勒又不得不按捺住暴躁的脾氣去發表演講。
幕後:
【德國制造的首部希特勒喜劇片】
作為德國本土首部制作的關於希特勒的喜劇片,自2007年1月11日上映以來好評如潮。有媒體評論說,這部影片的面世說明,德國已成為更加正常的國家,正在解決希特勒統治所產生的集體罪惡感和其他問題。當然,影片能否在德國賣座則是另壹個問題。同時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編劇兼導演丹尼·雷維出生在北歐國家瑞典,也是壹名猶太人。由此引發了當地的猶太組織對電影的合理性提出相當大的疑問。他自己的解釋是,試圖利用喜劇向人們解釋,為什麽德國人不再可能追隨希特勒這類人物。丹尼·雷維開創先河的做法,也喚起德國人關於制作希特勒的喜劇片。
丹尼·雷維想模仿卓別林在1940年執導的《大獨裁者》,把壹些半開玩笑的幽默因素加入到故事情節中。影片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其中的格調,這也是雷維職業特征最頑固的壹個弱點,有的時候他將其運用到恰到好處,例如說2004年大獲成功的電影《尋找紮克》(Alles auf Zucker!),關於德國猶太大屠殺和家庭劇情片《我是父親》(I'm the Father,2002),有的時候則不盡如人意,例如以納粹黨作為時代背景的驚悚片《殺手老媽》(The Giraffe,1998)。因此,對於《拜見希特勒》而言,最好的事情莫過於50多年之後,德國電影工業終於鼓起勇氣開始制作壹部關於希特勒的喜劇片。然而,對於《拜見希特勒》而言,最糟糕的事情也許就是揮出去的拳頭打過了頭——使得全片變得壓根就不太好笑。
【喜劇?正劇?鬧劇?】
在《拜見希特勒》中,雷維無法敲定是否該把它制作成壹部故意錯誤百出的喜劇形式,還是壹部傳達某種信息的喜劇加正劇片,或者是壹部肆無忌憚的鬧劇。結果就是在緊湊有限的時間內,所有這三種元素糾纏在壹起,使得影片看起來遠遠要比95分鐘的長度長了更多。即使是有配樂大師尼基·雷瑟的出色背景音樂,依然無法化解問題,而且交響樂似乎更加適合用在壹部常規的第三帝國正劇片裏。更加糟糕的是,本土喜劇明星赫爾基·施楚奈德(Helge Schneider)擔當領銜主演,角色分配上嚴重不當。雖然他有著希特勒奧地利人滑稽的口音,雖然人物造型上與其他著名角色壹起努力做到逼真,但依舊不太像是真實生活中的元首。在壹部純粹的怪異喜劇片中,這點無足掛齒,只是影片因此削弱了施楚奈德的戲份,而把更多的膠片(以及更多的嚴肅)留給了壹個猶太人的角色,格林巴姆,最終成為了影片的核心和靈魂人物。
然而,影片在格林巴姆的家庭生活上花費了太多時間——如此大篇幅的嚴肅段落,結果是削弱全片的喜劇色彩而成為壹部回憶往事的常規反納粹題材的正劇片。同時情節線的壹條副線,戈培爾和希姆萊密謀打擊首相、奪取帝國統治權,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表現。影片最大膽的地方在於保留了最後結局的懸疑,“最後壹分鐘”的發展就是把格林巴姆推倒了懸崖邊上。與此同時,雷維的劇本又將它推倒了喜劇的天地,具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喜劇,以及有更多良知的正劇。